前言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今年的春节没有回老家
在他乡感受春节的气息,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一些事
有些事在慢慢消散,有些记忆也在慢慢的模糊
趁着回忆还清晰,用文字留下一些记忆
正文
中国太大了、人太多了,对应的风俗也太多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这句话并不夸张
博主本人是北方平原一带的孩子,等长大出来后就慢慢发发现好多和小时候不一样的东西
对于记录过年这个事
也不知道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录
我还是打算从 腊月初八 开始记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月初八
腊月初八 在农历里也算个节气或者节日
现在都在写腊八节
其实在我记忆中的这一天并没有很特殊
和现在一样就为了那一碗腊八粥
现在超市的米面区常年都有腊八粥的配制好的米售卖
我小时候家里还比较穷
记得那时候的腊八粥都是早早起来熬
而腊八粥的配料也不像现在超市买的那么多东西
基本都是凑八样粮食
这里说的凑不是单纯的凑
还涉及到去别人家借点
花生 小枣 大米 小米 绿豆 黄豆 红小豆 小麦 黑豆 玉米
上面我写的这几样,家里不可能都有,有时候就邻居家凑一把
晚上就要把这些东西泡上,然后早早起来熬
小麦和玉米基本就属于凑数的,熬出来也是咬不动没法吃的
腊月二十三
写完了腊月初八,后面好像没有什么值得进行记录的
可能过了腊月初八唯一值得开心并且最接近的就是放寒假了
再然后就是腊月二十三
小年 这一天是北方小年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
这也是长大后到外面才知道的
记忆中的腊月二十三是 糖瓜辞灶
糖瓜 是一种特别粘牙的糖 而且甜的过分
要提前买好这个糖瓜 然后给灶王爷 供上
好像希望灶王爷嘴甜一点吧
上天言好事 下地醋歹炮 回宫降吉祥
然后晚上要把灶王爷烧掉
PS:灶王爷就是一张纸画
小时候第一次去买还买错了
灶台分东西这个事我是知道的
我不知道的是 灶王爷也是分东西的
后来上大学了才知道 腊月二十三 烧灶王爷是有点讲究的
如果家里有人在外面打工、上学或者啥的这一天没有回家
那晚上灶王爷是不能烧的,但是要换新
过了腊月二十三 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这几天基本就是采购年货 准备年货
采购的大部分都是吃的
鸡呀、鱼呀、肉呀、蔬菜呀
中间还要抽一天把屋里屋外打扫一遍
一般是二十七或者二十八
现在已经见不到的一件大事就是蒸馒头了
小时候过年蒸馒头是一件非常重要且隆重的事
小时候蒸馒头那家伙
好几家凑一起
发好多面
然后用大擀面杖找两个结实的小伙子压面
从上午一直蒸到晚上
蒸个几十上百斤馒头
隐约记得小时候馒头吃撑了一次
每蒸熟一锅我就吃一个
每熟一锅我就吃一个
可能得吃了好几个馒头
然后就撑到了
除了蒸馒头外还有就是炸鸡、炸鱼、炸藕合(藕夹子)
小时候炸鸡都是买活鸡然后自己杀然后拔毛清理啥的
现在基本都是买处理好的白条鸡
把鸡剁好之后裹上一层面糊一炸 可以放好多天
什么时候想吃了就弄一些炖炖
鱼也是如此搞
一般会有两条鲤鱼 年三十晚上和初二吃
然后有一些带鱼 平时吃
我们那习惯把藕合叫藕夹子,就是把藕切成片中间加上肉馅然后裹上面糊,然后油炸
这个东西也让我撑到过
二十九晚上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挂家谱 准备上供的东西
家谱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挂
一般跟着老人挂
比如一家有三个兄弟,然后三兄弟的爹在谁家过年谁家就挂家谱
还有就是贴全神还有请神送神
二十九晚上这些东西都是为了第二天准备的
大年三十
这一天在小时候是要早起的
具体几点记不清了,但是记得每次我都不愿意起
天还特别黑 特别冷
早起的原因是要去请神
请神就是去自家祖坟的方向烧烧纸然后告诉已故的人回家过年
记得那时候大人们还会比谁家早
现在已经没有那么早的了,基本都是天亮了才去
值得一说的一个有意思的小事是
请神回来要在大门口放一根棍子
一根比大门口长的棍子
说是怕神跑了
神特么怕神跑了
这个习俗倒是一直保留着的
请完神回来吃完早饭上午基本没有什么事
年三十的下午是家家户户包饺子的时间
年三十包的饺子要用烧纸盖住
还要包足够多
一般包完饺子就该开始准备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了
小时候的年夜饭其实除了上面准备的鸡鱼藕合然后简单炒几个菜就够了
年三十晚上是不允许出去玩的
吃完饭要么在家呆着要么睡觉
对了,一直到上初中我家才有一台电视
春晚都是第二天或者接下来几天去别人家看的
大年初一
又是需要早起的一天
同样也是大人攀比谁家吃饺子吃的早的一天
今年听说村里已经不让放烟花炮仗了
搞笑的是群里同学说买了电子炮仗
邻居家一按遥控器他家的电子炮仗也响
烟花炮竹真的是年味气息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尤其大年初一这一天
放炮的声音从凌晨四五点能一直响到快中午
早起当然第一件事就是煮饺子了
煮饺子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不是吃饺子
是上供
要给家里的各个屋里、院里、灶台等先上供
就是端一碗饺子然后各个屋里烧烧纸
等都上供完
然后就是快速的吃饺子
在吃饺子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有别人来家里拜年了
这时候吃的慢的我就会被说:让快吃 吃完快去拜年
我们那至今还保留着磕头拜年的习惯
看今年山东磕头拜年又上热搜了
其实我们那也差不多是这样的
先家里的小辈给自己家的老人拜年之后,然后一起去给自己这一大姓的去拜年
在各家各户串的路上慢慢会凑一起然后就很多人一起转
村里的两个大姓,人很多,小时候每次遇到都是感觉很壮观;
拜年也有一小讲究
拜年嘴里要说、第一个要给神磕(磕头)
拜年嘴里要说的意思是去别人家里要让别人知道给谁拜年
第一个要给神磕的意思是要对着家谱给神拜一个
给神磕完之后在按照辈分从大到小一次拜,爷爷辈>叔伯辈
拜完年之后就是去上祖坟
小时候上坟是一件很煎熬的事
那时候还没车
都要走着
年纪小小的我走这一上午真的太难了
相当的累
现在基本家家有车
上坟很快就结束了
初一上坟是只有男性参与的事
我们这一大家子几十个人从村西到村北从村北到村东从村东到村南转这一大圈
把各个家的祖坟都转一遍
每家都要准备好多烧纸
每到一家祖坟,由本家的人点烧纸然后其他家都添一些烧纸
然后所有人磕头
那场面也是十分的震撼
小时候没感觉,上一次回去真的感觉不太一样
这一转就是一上午过去了
到大年初一的中午基本也就过完年了
上坟也是送神的过程
等上坟结束回家就可以把大门口那根棍子收起来了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上坟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出嫁的要回娘家给已故的老人去上坟
中午还要在娘家吃饭
吃饭必须要用年三十包的饺子
破五
初五中午也要吃饺子
过了初五就算过完年了
可以赶集了
可以开工了
可以去地里干活了
后记
回忆起一些过年时的事
整理下 留存下